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液压打桩锤作业规程》(JT/T 1368—2020),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 一、制定背景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大背景下,海洋工程作业相关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液压打桩锤打桩作为海上施工的基础工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传统的海洋工程领域逐步走进打捞及风电市场。目前我国尚未颁布液压打桩锤海上打桩作业相关技术规范,作业过程容易因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发生设备损坏、人员伤害等事故。为指导规范海上液压打桩锤施工作业,保障人员设备安全,交通运输部组织相关单位,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制定行业标准《液压打桩锤作业规程》。 二、标准的定位和作用本标准基于创新、经济、合理、先进的原则,参考国内外液压打桩锤海上打桩作业规程相关资料、文献,全面总结了液压打桩锤海上施工的工程实践经验,对打桩作业时的人员、船舶、设备的选配,打桩作业前的准备、打桩作业流程、打桩结束的标准进行了规范。 标准填补了我国在海上液压锤打桩作业技术领域行业标准的空白,有利于规范海上液压锤打桩作业工艺流程,对保证作业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等级,降低作业成本具有指导作用。 三、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水深300m以浅海上液压打桩锤打钢桩作业。 (一)打桩作业基本要求:标准从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技术准备、船舶、设备五个方面对打桩作业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打桩作业单位应具备的能力和资质;明确了打桩作业涉及的人员;明确了打桩前应完成的技术准备工作,如出具专业的打桩分析报告并制定施工方案;列明了打桩作业所需的各类机具设备,并对相关设备参数进行了规定。 (二)打桩作业前的准备:打桩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分为桩就位前和桩就位两部分。为确保打桩锤处于完好可用状态,标准规定了桩就位前对液压打桩锤系统进行检査、连接、调试的操作步骤,对桩就位前需要完成的定位、测量等工作步骤也进行了规定。桩就位是打桩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分为钢桩检查、立桩和沉桩三个步骤。标准规定了钢桩检查的内容和立桩和沉桩作业具体步骤,以保证钢桩能够达到打桩作业前的指定位置并保持状态稳定。 (三)打桩作业:沉桩作业结束后,桩无法通过自身重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使用液压打桩锤进行打桩作业,使桩达到设计位置。在使用液压打桩锤进行打桩作业时需要使用施工船舶的起重设备配合,将液压打桩锤立起(起锤)并套桩。标准 规定了起锤及套桩的一般操作规程,在一般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又对水下打桩作业和嵌岩打桩作业两种工况下的操作步骤及使用的机具设备进行了补充说明。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标准还对作业中止条件进行了列举。 (四)完工:为保障打桩质量及设备安全,根据设计院要求结合打桩工程实践经验,标准规定了完工结束条件及结束后设备的复位操作规程,并对需要整理的数据进行规定。 四、实施注意事项(一)本标准主要针对实际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规定。在使用时还应严格按照不同型号打桩锤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防止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二)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打桩锤的打桩作业,并且仅适用于海上钢桩的打桩作业。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分其他类型的打桩锤和其他类型桩的打桩作业,避免因操作不当出现安全事故。 (三)本标准规定的打桩作业前准备工作是重要的操作步骤,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将影响到后续打桩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供稿,文稿编撰孙晨阳)来源:交通运输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