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JT/T1343—2020),自2021年2月1日起实施。 一、制定背景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加剧,环保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城市规划已经将绿色出行作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重大举措,而推动电动公交车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目前,在我国许多的汽车生产企业以及相关产业企业纷纷以巨资投入电动汽车产业及其产业链,电动车辆的应用也被认为是解决空气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作为一种绿色公交车,不仅省去了设立充电桩的麻烦,而且能够借助电网在运行中充电,解决了纯电动客车充电时间长、电池更换麻烦的问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的背景下,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以其便捷安全、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等特有优势,在行业内被逐渐认可和实际应用,引起了诸多城市的重视,成为实现公共交通电动化的又一选择,被寄予厚望。截止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郑州等多地均规划有双源电动城市客车。 目前,我国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标准体系主要依托于国家城镇建设行业标准无轨电车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适应现阶段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应用技术水平的标准体系,且借鉴的城镇建设无轨电车行业标准发布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技术要求,行业急需能够体现现阶段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水平和应用现状的标准出台。本标准结合我国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工作实际需求和国内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关键部件技术现状,提出了我国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旨在为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等相关环节提供指导。 二、标准的定位和作用 本标准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围绕着术语定义、整车基本性能要求、整车安全要求、关键系统或核心零部件要求、试验内容及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各个维度,对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提出了指导性技术要求,为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设计生产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统一标准,适用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产品开发,有效促进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有序发展,对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实施使得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开发及应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技术要求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进而提升我国在双源电动城市客车领域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有利于我国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的推广,有利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的客户应用评价。 三、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贮存等,主要规范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与传统能源客车相比在性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适用于具备车载可充电能源及利用外部线网获取能源的城市客车。依据双源纯电动城市客车可实现两种运行模式的特征(即在有电车供电线网的路段利用线网供电运行,同时为车载动力电池充电;在没有电车供电线网的路段利用车载动力电池供电运行),以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工作特点,本标准重点关注整车电安全和高压电气系统部件的性能及安全要求。 1.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主要参照GB 7258、GB/ T 19596、GB/T 18384.1、GB/T 18384.3中的相关定义,结合现在双源纯电动城市客车及其关键系统或零部件的产品特征,并根据标准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给出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及相关部件的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双源指的是具备车载可充电能源及利用外部线网获取能源两条途径;给出了现在常用的两种线网线电压的额定值和工作范围;明确了基本绝缘(一级绝缘)、附加绝缘(二级绝缘)、加强绝缘(三级绝缘)、总绝缘)多级绝缘总和)的区别差异;明确了集电器系统是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在静止和行驶过程两种状态下获取接触线网电能装置的装置,并给出其关键零部件组成,并对其中的集电头、旋转器及集电器底座给出明确说明;同时,对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可靠工作环境条件做了明确定义。 2.整车技术要求 (1)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部分主要从环境适应性、功能等方面规定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基本要求。定义了双源纯电动城市客车可适用的常规环境区域的温度、湿度、气压和海拔等指标;同时针对寒冷地区,特别强调了车辆需要做特殊防护措施,以确保电池可以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同时也强调了安装车载终端的要求,并明确应符合GB/T 32960系列标准的要求。对于车身内外部安装的乘客可接触的部件的外观也提出了通用要求,以避免对乘客造成损伤。并对在网和脱网运行的模式切换进行了要求。 (2)性能要求 在性能要求部分,首先强调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应符合GB 7258中关于整车性能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在满足双源电动城市客车运行安全的的基础上,主要从动力性能,续驶里程、EMC三个方面对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性能提出要求。动力性考虑了在网运行和脱网运行两种模式的区别并给出最低限值要求,续驶里程参考城市道路现状,结合双源电动城市客车运营线路续航里程情况,规定在脱网最低续航里程要求为50km,以满足车辆运营最低要求。对EMC和车内噪声指标要求,明确了参考执行标准。 (3)安全要求 在整车安全要求部分,明确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既应该满足纯电动车辆对乘员电气的安全要求,也应该符合从外部线网获取能源的车辆对乘员电气安全的特殊要求。从这两方面着手,分别对绝缘安全、车身安全防护要求、耐电压要求以及其他安全要求,做了明确规定。 (4)驾驶区布置要求 在驾驶区要求部分,重点从便于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及时了解车辆状态的角度,对驾驶区应配备的显示装置和警告信号做出了规定。 分别从整车要求(一般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和驾驶区布置要求)和B级电压电路要求(基本要求、集电器系统要求、驱动电机要求、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要求、线束及布线要求、其它部件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规范。 3.B级电压电路要求 (1)基本要求 本标准主要参考JT/T 1053—2016 《无轨电车配置要求》、CJ/T 5007—1993 《无轨电车技术条件》,GB 38032《电动客车安全技术要求》,对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B 级电压电路提出基本的工作要求,分别从基本要求、集电器系统、驱动电机系统、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线束及布线和其他高压电气系统部件多个方面进行说明。考虑到双源电动城市客车高压电气部件较多的特点,基本要求板块主要明确了各高压电气设备必须满足各自相关标准及技术文件规定的前提,特别是绝缘、耐压、电磁兼容等方面。 (2)集电器系统要求 在集电器系统部分,参考上述标准,从集电器系统的基本要求、集电器系统在整车上安装使用的安全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详细的阐述,涵盖了外形尺寸、结构安全、运行要求、机械物理特性、安全要求、电气特性、故障防护等多个范围。 (3)驱动电机要求 在驱动电机系统部分,重点提出了必须满足相应的电磁兼容要求及对应的参考标准。 (4)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要求 在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部分,明确了其应满足GB/T 24347规定的电源变换器的基本性能要求;应具备短路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和过载保护功能;应满足整车运行环境要求;内部输入输出间应有附加绝缘、与车体安装时应有附加绝缘,实现双向绝缘隔离功能。重点对其绝缘特性和双向隔离的特殊技术要求进行了强调说明。 (5)线束及布线要求 线束及布线模块,主要从整车安装布置的角度对B级电压电路高压线束及线缆的耐电压性能、阻燃性能等提出要求;并对线束的布置及固定提出要求,B级电压电路高压线束布置时应与A级电压线束分开布置,保持 一定的间距;A级电压电路应设有短路保护装置和总开关。并对接线的安装点提出机械过载的要求。 (6) 其它部件要求 其他高压电气系统部件,主要对配置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上的其他高压电气设备,如动力蓄电池、电动转向泵、电动空压机等部件提出了基本的技术要求。来源:交通运输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