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荐性行业标准《客车空气悬架技术要求》(JT/T 1359—2020),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一、制定背景随着客车行业的不断进步,我国自主品牌的大中型客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已占据重要地位。国外客车行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研发空气悬架系统,目前发达国家的商用车已经普遍装备了空气悬架,随着近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空气悬架在国内大中型客车上的配置率逐年提升,空气悬架在我国商用车领域大范围应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新能源客车是客车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底盘技术含量高,电机、电控和动力电池系统等重要总成对振动更加敏感,采用空气悬架系统更加有利于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和可靠性。空气悬架系统是以空气弹簧为弹性元件,被压缩的气体气压能够随载荷和道路条件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不论满载还是空载,整车高度都不会变化,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延长轮胎和制动系统的使用周期,减少电气、空调、排气系统、车桥和车身的维修成本,减少对道路的冲击,降低公路的维修费用。 截止目前,我国客车空气悬架客车标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适应现阶段客车空气悬架应用技术水平的标准体系,现存的部分标准更多是零部件标准,行业急需能够体现客车空气悬架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现状的标准出台。 本标准结合我国新能源客车行业实际需求和国内客车空气悬架系统的技术现状,提出了我国客车空气悬架从结构、安全性、舒适性及参数性能等方面技术要求,旨在为客车空气悬车的设计、生产和应用等相关环节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标准的定位和作用本标准属于制订及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规范,本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参照和借鉴已有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又充分考虑到客车使用的趋势和客车厂家的实际需求的期望。制定的技术规范包括客车空气悬架通用要求,主要结构和技术配置等。 标准的内容充分考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气候、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符合我国农村复杂的道路运输情况及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考虑各地群众对出行的多样化需求。充分考虑客车制造企业和车辆运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及使用情况,并认真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见要求,在保证标准内容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同时,兼顾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的需求,保证研究内容的适用性。 《空气悬架技术要求》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为国家已经公布的汽车相关标准,商用车标准。涉及到的国外标准主要是借鉴了国外一些零部件的性能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等,作为参考和应用。如其中气囊的结构、减振器的分类等。在术语和定义方面,主要参考了《商用车空气悬架术语》报批稿的部分内容,以避免和拟公布标准的冲突或差异。 本标准的实施使客车空气悬架产品开发及应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提高行业产品技术要求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有利于我国客车空气悬架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客车空气悬架产品的推广。 三、标准主要内容客车空气悬架系统是整车的重要关键总成,影响到整车可靠性、舒适性等的关键因素,所以本标准紧密结合行业管理特点,紧紧围绕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保证了技术规范的可执行性和技术适用性。主要参考依据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3094—2007《客车结构安全要求》、JT/T 325—2013《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等已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M2、M3类客车使用的空气悬架系统,专用校车和其他类型客车使用的空气悬架系统可参照执行。主要规定了客车空气悬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的客车分类。 标准内容定义了本标准所用到的技术术语和缩略语。主要技术术语有:空气悬架,独立空气悬架包括双横臂式和双纵臂式,非独立空气悬架包括四连杆式、五连杆式、导向臂和A形架式,同时还定义了空气悬架抗侧倾能力和空气悬架抗纵倾能力。 标准同时规定了客车空气悬架的组成和分类。空气悬架的组成包括空气弹簧、减振阻尼元件、导向机构、控制系统、横向稳定杆及托架等。其中还规定了导向机构的分类和布置方式,空气悬架的机械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空气悬架的横向稳定杆的布置要求,以及托架要求。 对于客车空气悬架的系统要求在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要求:空气弹簧的承载能力、工作行程和工作温度;减振器的行程要求,联接方式和安装角度要求;托架的疲劳寿命次数为25万次,空气悬架系统偏频要求推荐范围值1.0Hz-1.4Hz。在空气悬架系统一般要求里面规定了抗侧倾能力和抗纵倾能力要求、电控系统要求、空气悬架系统干涉量要求和阻尼特性要求。空气悬架系统的安装要求,平顺性要求和操纵稳定性要求,以及气路系统要求应符合GB 7258的相关规定。在空气悬架可靠性要求里面规定应符合GB/T 12678的相关规定。平顺性要求符合国家标准QC/T474《客车整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制》。操纵稳定性要求符合QC/T 480《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中操纵稳定性五项指标。在可靠性要求里面规定了空气悬架系统主要零部件可靠性评价标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供稿,文稿编撰张密科)来源:交通运输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