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板”体系的大力推广应用,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全套施工工艺,本文尝试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分别采用现浇现砌结构和“三板”结构的造价构成分析,去探讨该举措成本管控的方向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的要求。 本文以一幢典型的住宅建筑的实际数据为例,从“三板”结构价格和现浇现砌结构价格的对比,先分析两种体系的价格、工期、工艺的优劣性,再根据分析数据探讨引起各种指标差异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经分析,目前“三板”结构比现浇现砌结构价格约高出75至100元/m2,标准层工期约增加2天,但随着铝模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解决机电管线预埋前提下采用免抹灰工艺,整体价格接近现浇现砌工艺,必将带动该应用的持续深入发展,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价格不断趋于合理,从技术到经济层面考量,均需大力推进该技术。
关键词:新三板;造价;分析
引 言 为加快采用装配式建筑成熟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江苏省住房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在新建建筑中大力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的通知》苏建科【2017】43号文,要求在全域范围内最迟自2018年7月1日(施工图接审时间)起,强制应用“三板”总比例不得低于60%,并鼓励住宅工程在满足该要求的基础上,积极采用预制阳台、预制遮阳板、预制空调板等预制部品(构件),提高单体建筑的预制装配率。逐步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格局。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区域内住宅工程已全面采用“预制内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体系,由于预制构件的造价构成与现浇结构存在差异,本文尝试作出对比分析。
一、“三板”价格分析 1、“三板”使用情况概述 该项目位于某市高新区,地上共计33层,外墙及电梯井墙全部采用钢筋砼结构,地上总建筑面积17036.75m2,标准层516.26m2,14-33层楼面采用预制叠合板,1-33层大部采用预制ALC内隔墙板。 预制叠合板(14-33层)水平投影面积4693.61m2,整体装配率27.55%,计价清单工程量体积281.62m3,配筋率166.08Kg/m3(其中桁架和起吊附加筋65.61Kg/m3,结构配筋100.47Kg/m3); 预制ALC内隔墙面积7600.44m2,砌体面积744.88m2,砼结构面积19209.63m2,墙体总面积27554.95m2,装配率27.58%,计价清单工程量体积1158.44m3。 2、“三板”价格分析 项目预制叠合板定标基期2020年6月份,预制内隔墙定标基期2020年10月份,由于工期相对可控,约定施工期人工和材料价格均不调整,即在无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价即为结算价。 经合同价格分析均为当期合理水平,近期内几无进一步优化可能,选取其中预制叠合板以佐证,其他材料不再赘述。 预制叠合板供货单价构成表 1
根据合同单价及工程量统计“三板”价格构成表如下(均为含税价) “三板”价格构成表 2
同时以相同配置对比现浇现砌结构,对应同期合理价格作对比分析,详下表: “三板”对应现浇和现砌结构价格构成表 3
2022-2025 新资汇 - 参考资料免费下载网站
最近更新浙ICP备20240844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