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能够满足国家对绿色建筑及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我国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明显要高于传统的现浇建筑且长时间的居高不下,这就需要对装配式建筑阶段成本因素、标准体系因素及部件价格成本因素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需要健全有效的管理协调制度、改善企业生产模式、加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及加强竣工结算成本管理等有效的措施进行全面的优化,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全面推广并发展实施装配式建筑。
关键词:装配式;成本;分析;优化
引 言 上世纪中期,我国就已迈出了建筑工业化的脚步,但碍于各种原因,停滞不前。近几年来,在生产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壮大,速度迅猛。装配式建筑改变的不仅是传统粗放的建筑模式,更是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目标、促进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但是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分析并优化。
一、装配式建筑的简述 1、简述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一部分,包含了四大系统与六大专业,四大系统: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及内装系统;六大专业为:建筑、结构、机电、外装、内装及其他。 2、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介绍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把传统的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现场作业改成了工厂作业,在工厂加工好建筑用的构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吊装完成组件,再浇筑各个节点,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 我国目前阶段装配率、预制率都对装配式混凝土项目的建筑成本影响比较大。如果只使用预制楼梯的话,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只要楼梯、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水平构件使用预制构件的话,成本就会增加。 国家在2016年颁布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231-2016中,就要求装配率达到50%,对应的预制率一般应达到30%。 2016年6月,南京国土部门发布的2016 年第05号土地出让公告备注中首次出现了“装配式建筑”的强制性要求。在G22—G27 这6幅地块中,要求“该地块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 所谓100%,就是整个地块中所有房子都要采用装配式建筑,30%是针对楼体而言,每栋楼的装配率不低于30%。 二、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分析及优化 1、装配式建筑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建造成本、使用成本、再生成本。 不同地区的不同项目,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成本的增量也有所不同,规模及标准化都比较高的项目成本增量会低一些,反之更高一点。绝大部分增量大致在120~680元/㎡之间。 根据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写的《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必读》,一些装配式混凝土项目的成本增量统计表(表1)和成本增量与预制率关系示意图(图1)如下:
2022-2025 新资汇 - 参考资料免费下载网站
最近更新浙ICP备202408442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