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观测及弧后气体逸散过程研究
摘要:多腔室灭弧装置可保护绝缘子、抑制故障电弧存续,具有成为配电网线路防护增补措施的潜力.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进程尚缺乏完备的观测手段和针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直观对比,以及弧后气体状态的量化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半密闭腔室内电弧演变过程观测方法,优化结构设计,该文搭建了用于观测半密闭腔室电弧及弧后气体演变的高速纹影系统,对比分析了开放气隙与半密闭腔室气隙、U型电极和球形电极下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过程,根据纹影图像数据定义密度恢复率,并采用光流法探讨了弧后气体逸散过程中气体密度恢复和速度场分布.电弧演变过程的纹影图像表明,半密闭腔室较开放气隙具有主动"吹弧"作用,由于自感应磁场的分布差异,U型电极较球形电极加速腔室内电弧运动;弧后气体演变为近似涡环结构,促使腔室出口邻近区域气体密度率先恢复,空气自恢复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袁涛 杨泽文 司马文霞 邓明海 任健行 刘良顺 Author:YuanTao YangZewen SimaWenxia DengMinghai RenJianXing LiuLiangshun
作者单位: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44国网重庆市电力有限公司奉节供电公司重庆404600
刊名:电工技术学报
Journal:TransactionsofChinaElectrotechnicalSociety
年,卷(期):2024, 39(3)
分类号:TM863
关键词:半密闭腔室 纹影观测 电弧演变 电极结构 弧后气体密度
Keywords:Thesemienclosedchamber schlierenobservation arcevolution electrodestructure post-arcgasdensity
机标分类号:TM501.2TM755TM89
在线出版日期:2024年3月8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观测及弧后气体逸散过程研究[
期刊论文] 电工技术学报--2024, 39(3)袁涛 杨泽文 司马文霞 邓明海 任健行 刘良顺多腔室灭弧装置可保护绝缘子、抑制故障电弧存续,具有成为配电网线路防护增补措施的潜力.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演变进程尚缺乏完备的观测手段和针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直观对比,以及弧...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观测及弧后气体逸散过程研究 Study on Impluse Flashover Arc Observation and Post-Arc Gas Dissipation Process in the Semienclosed Chamber
半密闭腔室内冲击闪络电弧观测及弧后气体逸散过程研究.pdf
- 文件大小:
- 2.26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