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中华“匠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极其伟大的“匠学”体系,这种体系既体现在自史前彩陶、石器、玉器至明清宫殿、园林的实践活动之中,也体现在自《周易》至清代与制器相关的著作之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体系:价值论、方法论、哲学论.中华“匠学”体系对于当代的器物制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主要有:一、“大匠营国”精神.二、“天工开物”的精神.三、“庖丁解牛”的精神.三大精神,大匠营国精神,重在制器的方向:强国富民,造福天下,这一精神可以概括为“善”.“天工开物”精神,重在制器科学,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张扬主体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一精神可以概括为“真”.“庖丁解牛”精神,重在制器美学,核心是创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真与善相统一的产物.
作者:陈望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母体文献:中国设计理论与世界经验学术论坛论-第二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二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设计理论与世界经验学术论坛论-第二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二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2018年6月1日
会议地点:上海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
语种:chi
分类号:D9G71
关键词:艺术设计 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9月13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53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