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中国成人心理健康与居住环境中绿地占比的流行病学研究
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居民生活所暴露的城市绿地通过影响其行为方式、环境质量等机制影响其生理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中绿地所占比例急剧变化,正在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了建设“健康城市”,规划过程中应纳入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开展相关流行病学研究量化两者的暴露-响应关系.本研究以公共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中22145个成人样本,通过对比2010-2014年间标准抑郁量表得分,评估其心理健康变化,将其与相应时段、基于卫星遥感的城市绿地指数变化建立统计学模型,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如,年龄)、社会经济(如,收入)和行为方式(如,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城市平均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每增加0.02,抑郁量表总得分(抑郁程度从高到低:0-30分)显著增加0.16(95%置信区间:0.09,0.23)分;而城市的树木覆盖面积每增加2%,总得分会增加0.08(0.03,0.14)分.另外,亚人群分析表明老年人和中低收入人群对人居空间中绿地比例减少所导致的抑郁加剧更为敏感.本研究解析了城市绿地和成人心理健康的暴露-响应关系,揭示了城市绿地的增加对于促进成人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贡献,为“健康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科学上的支撑.
作者:宋天颖 薛涛
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母体文献: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1日
会议地点:杭州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TU9S73
关键词:城市绿地 规划设计 心理健康 流行病学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7月2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335.2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