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台湾嘉南地区传统闽南式建筑的风土适应初探
本文旨在探讨台湾嘉南地区传统闽南建筑形式的地方性风土适应表现,过程中使用母文化生态适应相关理论来解释建筑形式差异形成的原因,其观察内容,一方面可用以检视理论模型的解释效度,另一方面可供检视闽南传统建筑地域性适应表现的样貌.由观察之结果可知嘉南地区的闽南建筑具有空间形式较为单一的特色,其单一性可视为"文化瓶颈效应"的表现,此区建筑形式由汉移民自福建地区携入,形式原型的基调主要由母文化源头的汉文化体系所决定.而汉文化建筑形式基本上可适应不同生态区位,地理区域涵跨平原与山地区域,因而,在不同海拔的建筑形态并无形态上的明显差异,仅出现局部的空间调整,如阿里山地区传统闽南建筑在前檐出挑空间进深尺度的增大变化,其余如材料、空间格局、细部构造等皆无明显差异.前述前檐出挑深度的差异主要来自地理环境(海拔)的适应调整,乃母文化形态的风土适应修正,用以符合空间使用机能的适地性.
作者:许胜发 徐明福
作者单位:金门大学成功大学
母体文献:首届海峡两岸人居环境与闽南古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首届海峡两岸人居环境与闽南古建筑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7年8月12日
会议地点:福建泉州
主办单位:泉州市人居环境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TU9F12
关键词:闽南建筑 地方性 风土适应 文化瓶颈效应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7月28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88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