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上海水土生态回首与展望
上海经历了从被动开埠到主动敞开国门的沧桑变迁,在经济发展提升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舶来品还伴随着巨大的思想冲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绿色浪潮风生云起,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能源应用、回归自然等新理念渐成常态。善于顺应世界潮流的上海,开始转换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序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关停并转”,放缓经济发展速度;投巨资进行河道污染治理、营造森林、湿地,打造“环、楔、廊、园”,构架水绿生态系统,建设宜居城市,是上海近二十年来非常着力的大举措。世博后的上海面临的发展目标是2040—全球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形成。建设全球城市不只是造房子盖高楼,更重要的是增强城市功能。上海用以吸引全球的是特色文化的传承,海纳百川的心态,敬业服务的精神与宜居宜业的理念。
作者:陶康华周国祺
作者单位:上海长三角人类生态科技发展中心,上海200000
母体文献: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分论坛暨24届长三角城市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分论坛暨24届长三角城市科技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16年10月26日
会议地点:杭州
主办单位: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安徽省城市科学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上海市 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宜居理念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12月10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19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