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郊野型绿道建设实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利用廊道连接相互隔离的生境斑块,有助于减少生境破碎化对物种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绿道作为生态廊道的一种,其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具有社会、交通、经济等其他功能,当其他功能占据一定位置时,绿道的生态功能被弱化,其通道作用的主体也由多种生物变成了人类.换言之,复合功能绿道不仅不能起到衔接生物群落的作用,反而会因为人类的介入而造成自然环境的破碎化.本文以深圳市绿道网规划为例,首先研究绿道在我国的兴起,分析我国绿道规划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同时针对复合功能型绿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对已建或在建绿道的城市在物种保护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于伟巍孙燕奇
作者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11
母体文献: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会议时间:2018年7月26日
会议地点:苏州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X17TV8
关键词:郊野型绿道 规划设计 生物多样性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9月13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5.14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