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吉州窑黑釉装饰技术研究
在坯体上依次施加底釉、面釉,釉层经烧成熔合后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具有艺术美感。这种装饰技术最早见于唐代北方窑场,陶器中有“唐三彩”,瓷器则有“黑釉花瓷”,吉州窑黑釉茶器成为宋代器物美学重要组成部分。吉州窑历史及其瓷釉呈色机理己有诸多报道,在此基础上设计工艺实验进行模拟复制,并初步讨论相关装饰技术。吉州窑面釉有高SiO2,CaO,低AlO3特点。其中控制CaO,MgO,Fe2O3及P2O5的变量能产生多种面釉。除了釉料组成差别,加工工艺行为也是影响釉面色彩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多变量以及随机性构成变化丰富、独具特色的吉州窑古瓷风貌。
作者:徐霁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200050,中国
母体文献: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会议时间:2015年10月26日
会议地点:上海
主办单位: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TQ1K87
关键词:黑釉 施釉工艺 元素组成 装饰技术
在线出版日期:2016年8月2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24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