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超大城市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及其防治方略——以武汉市为例
武汉是超大城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其特有的自然条件叠加上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人为影响,形成典型的水土流失“四圈”分布格局:(1)内圈,中心城区,地面硬化程度高,基本无水土流失,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节管理,注意地下管廊的清淤和维护;(2)第二圈层,中心城区周边区,是武汉城市拓展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要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最大限度地扼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施工迹地的恢复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3)第三圈层,中心城区外围平原农业生产区,水土流失面积小、强度低,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又是山地、丘陵区的地表径流进入主城区的必经区域,需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4)第四圈层,远郊山地、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兼有少量坡耕地,需要严守生态红线,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继续开展坡耕地治理、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注意控制旅游开发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该研究对新时代我国大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王志刚韩培赵元凌张平仓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母体文献:2018第十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第十届全国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
会议时间:2018年4月13日
会议地点:江西南昌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南京大学
语种:chi
分类号:S15S1
关键词:超大城市 水土流失 空间格局 土地整治 生态恢复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9月13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2.18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