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名:电介质模型的几种讲法教学笔记
文中就高校电动力学中电介质模型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教学上准静态电介质模型有多种讲法,各有利弊。虽然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电偶极子模型是非物理的,但因为其概念清晰简单,富有启发性,流行的讲法大多数以分子电偶极子模型为出发点。强调极化矢量原则上应定义在电中性区域,把该区域与极化前相应中性介质区域绑定是方便的。为了描写连续介质,需要淡化分子模型,甚至避免使用电偶极模型。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微观理论连接,并且可以灵活定义束缚电荷。但这种讲法牵涉知识较多,而且物理图像不如分子模型清晰。一般来说,准静态介质电极化矢量是一个宏观热力学量。采用束缚电流定义极化矢量可以适用于光频以下的非静态极化情形。
作者:李志兵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物理学院
母体文献:第十六届全国电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六届全国电动力学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6年8月15日
会议地点:湖南衡阳
主办单位:中国(全国)电动力学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P61P31
关键词:高等院校 电动力学课程 电介质模型 教学策略
在线出版日期:2018年10月3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589.88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