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特征及成矿作用.pdf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西起陕西省蓝田、华县、洛南,东至河南灵宝、嵩县,长约300公里,宽10~30公里的狭长带状分布,是中国主要的金矿成矿密集区,也是中国第二大产金基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南邻北秦岭构造带,二者以洛南、栾川断裂为界.通过温压条件分析,小秦岭金矿成矿流体属于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地慢流体。根据大量的C,H,O,S,Pb,He同位素分析,都表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金矿成矿流体具有明确的地幔属性。根据本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地震层析资料,本区由于软流圈上涌形成地幔流体,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是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完成对接碰撞之后,前缘挤压后缘拉张,这样一个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这一时期除了形成金矿,还在陕西洛南,河南n县两地出现了地幔源的火成碳酸岩及相应的印支期成矿作用。
作者:卢欣祥 尉向东 韩宁 杨延伟 杨崇科
作者单位: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3河南省煤田地质一队,河南郑州450000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石家庄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P61P63
关键词:金矿床 成矿机制 超临界流体 火成碳酸岩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9月26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93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