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首区蓄水后水库地震活动特征研究.pdf
三峡水库蓄水至今已有15年,三峡数字地震台网、库首区强化地震台网及坝体强震监测台阵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产出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三峡工程库首区(范围109°30′~111°15′,30°40′~31°20′)地震活动跟踪和监测、地震趋势判断、库区的地震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材料,发挥了应有作用.本文应用地震学分析方法,对蓄水后三峡工程库首区地震活动的空间特征、时间序列特征、强度特征、与库水位变化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较强有感地震坝体强震记录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工程库首区发生了大量水库地震,总共发生M≥0级以上地震9110次,其中98%以上地震为3级以下的极微震、微震和小震;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两个地震条带,即秭归盆地东缘与黄陵地块相夹的条带区(含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展布区、盐关新滩煤矿区、杨林桥镇震群区等)和沿长江干流库水淹没区与库水影响区形成的近东西向条带区域(区域内有高桥断裂、周家山断裂、水田坝断裂、泄滩煤矿、宝塔-麂子岩煤矿、巫山岩溶区);地震活动月频度是蓄水前的23倍,小震和微震的频度明显增高;地震活动强度与蓄水前天然本底相当,最大地震M5.1,在专家前期预测的范围内 ;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多数有感较强地震或小震群发生在库水位抬升或下降阶段,并表现出周期性特征;坝体强震记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发生的8次M4级以上地震在坝址区的最大地震烈度值为Ⅴ度,远低于大坝抗震设防烈度Ⅶ度值,对三峡大坝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作者:董建辉朱建宋伟
作者单位: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母体文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6日
会议地点:青岛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语种:chi
分类号:P31U44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首区 地震活动 库水位 坝体强震 地震烈度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11月2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88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