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蒙交界地区应力场时间演化特征.pdf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垂直向Pg、Sg最大振幅比资料与Pg初动测定晋冀蒙交界地区ML≥2.0的震源机制解,得到2007年1—12月晋冀蒙交界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共382个.由震源机制的P、T、B3个应力轴的倾俯角的最大值,判断震源机制破裂类型的归属,将震源机制类型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过渡型等4种破裂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正断层型地震159次,占41.6%;走滑断层型地震171次,占44.8%;逆断层型地震30次,占7.8%,过渡型地震22次,占5.8%;表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和正断层型为主,兼一定数量的逆断层型,表明区域活动以水平拉张运动为主,且小地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一定的分段性,断层类型的分布与活动断裂密切关系.走滑型和正断层型地震主要沿着各个断陷盆地的主控边界断裂发育;逆断层型发生在盆地间的隆起区.
作者:王晓山冯向东陈婷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震局,石家庄050021
母体文献: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8学术交流会
会议时间:2018年8月10日
会议地点:新疆富蕴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 应力场 时间演化特征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9月13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55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