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性管理的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调控技术初探.pdf
以锡林浩特市锡林河流域为代表的典型草原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农牧业结构性调整转型过程中,集中连片灌溉田、连续过度放牧导致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本文从区域水资源系统再生性循环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角度出发,分析典型草原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提出典型草原区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概念,构建基于生态水位与可开采量的地下水调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思路是改连片集中开采为分散式开发利用,除锡市外,其他区域允许建设保障人畜安全饮水的小型集中水源地,但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巴彦宝力格盆地富水性较好且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允许集中开采规模小于5万m3/d,其余区域均应小于1万m3/d.
作者:廖梓龙 郭中小 龙胤慧
作者单位: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
母体文献: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
会议时间:2017年11月10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语种:chi
分类号:S81S54
关键词:草原区 地下水调控 适应性管理 分散式开发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8月2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789.53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