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Q与深部成像.pdf
地震发生以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利用在地表观测到的地震记录能够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例如,莫霍面、古登堡界面和莱曼界面等,都是根据地震学研究获得的地球深部界面.地震观测主要获得两种信息;走时和振幅.这两种信息探测地球深部结构和物质属性,是固体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走时是地震波穿过地球介质所用的旅行时间,利用它可以计算出介质的地震波速度.速度是物质成分和温度的综合反映,很难将两者分离开来.因为振幅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温度,所以利用振幅可以实现物质成分和温度的分离.因此,地震波振幅是研究地球内部属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观测到的振幅越小,表明地震波穿过地球介质的衰减越多.通常用Q来描述振幅衰减的多少,衰减越多则Q越小,意味着温度较高;反之,衰减越少,Q越大,温度越低.这样,通过振幅能够计算Q,利用Q可以刻画地球内部物质温度结构.
作者:赵连锋 谢小碧 田小波 姚振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母体文献: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1日
会议地点:成都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地球科学 地震探测 深部结构 物质属性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8月2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46.87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