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主动型氢原子钟研究进展.pdf
星载主动型氢原子钟具有优秀的频率稳定度和频率漂移率性能,可作为高精度星载原子钟产生在轨时间基准.腔泡系统结构、真空系统、束光学系统和恒温系统等是决定主动型原子钟性能的关键因素.本单位开展了星载主动型氢原子钟的技术预研,物理部分采用双真空系统结构;采用真空吸附泵有效延长了系统寿命,优化了真空系统结构布局;选取合适的腔泡结构,采用金属微波腔,微波腔Q值达到40000;搭载三层温度控制系统,优化温控布局和温控参数,实现了腔泡系统1mK的温控精度;通过计算和实验优化了束光学系统参数,从而保障了脉泽信号强度,目前氢脉泽信号达到-102dBm左右.开展了双选态方案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及软件仿真确定了原子利用率及纯度最高的光学距离和磁极参数;为后续星载主动型氢原子钟工程样机打下了基础.
作者:梁悦 谢勇辉 帅涛 陈鹏飞 裴雨贤 徐昊天 赵阳 夏天 潘晓燕 张朋军 林传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中国,20003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国,100049
母体文献: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会议时间:2022年12月1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语种:chi
分类号:TP3TM9
关键词:星载原子钟 真空系统 腔泡结构 温度控制系统 束光学系统
在线出版日期:2022年9月2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3.23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