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天体物理实验的活性靶时间投影室.pdf
发生在中子星壳层内的丰中子熔合反应对中子星演化以及X射线超级爆等现象均会产生影响.受限于放射性束流强度和反应机制的复杂性,实验数据极其缺乏,难以有效约束理论模型.基于活性靶技术的时间投影室(TimeProjectionChamber,TPC)将工作气体作为反应靶,具备近4π立体角接受度和三维径迹重建能力,能够实现对反应事件的全记录,显著提高了探测效率,大幅降低了熔合反应截面测量对束流强度的要求.研制了240路信号读出的TPC,并使用放射性束流16N对探测器进行了测试,探索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反应产物径迹,对反应事件做出更好的筛选,进一步发展了1024路信号读出TPC,并开展了12C+12C库仑位垒附近熔合反应截面测量实验,初步实验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作者:张志超 张宁涛 鲁辰桂 蒲天磊 张金龙 陈涵 段利敏 高丙水 李阔昂 李宇田 千奕 茹龙辉 唐晓东 王新雨 徐晓栋 赵红赟 蔡紫葳 姬彬斐 李奇特 许金艳 林炜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科学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4
母体文献: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七届全国核物理大会
会议时间:2019年10月8日
会议地点:武汉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中国物理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核天体物理实验 时间投影室 活性靶 探测效率
在线出版日期:2022年9月21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9.11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