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背腔的微穿孔板吸声设计.pdf
自马大猷提出微孔吸声理论以来,微穿孔板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吸声手段.微穿孔板吸声主要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微孔内的空气振子与空气背腔组成典型的Helmhotz共振结构,在共振频率附近,空气振子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并主要通过微孔内的粘滞效应消耗能量.典型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由微穿孔板和空气背腔组成.受四分之一波长限制,空气背腔需要具有较大的深度才能够在低频实现有效吸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穿孔板的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无背腔的设计方案,利用空间几何特性在微穿孔板两侧产生压差,引起微孔内空气振子振动,实现吸声.
作者:杨程蒋伟康吴海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上海200240
母体文献: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8年全国声学大会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1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TU5TU1
关键词:微穿孔板 无背腔 吸声结构 空气振子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12月1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08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