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信息素分析初步.pdf
根据目前的昆虫学研究,知道昆虫主要是利用化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它们对一些有味道的挥发性物质非常敏感,是可利用的工具。但至今依然不清楚,不同的昆虫是否利用了不同的化学物质或化学语言,或者它们也和一样有普通话(汉语)甚至还有如英语一样的国际通用语言。为解开这些谜底,展开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经过了将近10年的摸索,走出了“一小步”:以对中国森林有严重危害的天牛为对象展开研究,以天牛的性信息素的分析鉴别为突破口,利用GC-MS为核心手段,建立了痕量与超痕量天牛性信息素的捕集、采样和分析鉴定平台,藉此研究了多种国内常见天牛在交配中所使用的化学语言,发现了一点线索,可初步用于天牛的诱捕。本汇报将重点探讨关于天牛性信息素分析的方法学研究进展,顺便介绍一点关于天牛化学语言的某些新发现。
作者:陈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科教融合卓越中心,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玉泉路100049;北京分子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母体文献: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会议时间:2017年5月19日
会议地点:成都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昆虫学 性信息素 质谱分析 色谱分析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4月2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992.25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