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代建筑风格概说.pdf
本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北京近代建筑在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进行探索.本文叙及北京建造基督教堂,成为西洋建筑出现在中国的先导;圆明园西洋楼的建造,导致"西洋楼式"建筑潮流的兴起,并派生出民间的"门面建筑".东交民巷使馆区形成,引发北京近代建筑的全面"洋风"化,并在20世纪的前20年中成为主流.20世纪20年代,"传统复兴式"逐渐取代"洋风式"建筑发挥主导作用.后一个十年里,北京近代建筑发展开始受到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传统主义新建筑"在北京出现.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将近代北京三个时期中的四种建筑风格加以归纳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北京近代建筑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文丰
作者单位: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母体文献:2011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2011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1年10月18日
会议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语种:chi
分类号:TU-K92
关键词:近代建筑 艺术风格 文化融合 历史变迁
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7月20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72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