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四次转变及其启示.pdf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文对实现上述四次转变的发展过程、重大意义、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本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前提;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其思想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动力源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对指导当前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等。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质的飞跃的不断理论创新过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才为我国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强大生命力。
作者:李本和毛丹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
母体文献: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1年11月12日
会议地点:合肥
主办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语种:chi
分类号:D61F0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化过程 经济体制 理论创新
在线出版日期:2017年3月15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467.05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