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pdf
民族认同的内涵是在心理学中的认同含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民族认同的层次划分应有内在的逻辑性,从主体认同的客观指向来看,民族认同一般包括族属认同、族体认同、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等三个层次。分析了文化、历史记忆、地域、民族政策等因素对民族认同的影响。认为民族认同的功能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功能,也有消极的负功能。正功能的发挥与民族认同的积极取向相联系:民族认同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助于维护民族权益,可以推动民族的复兴与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而民族认同负功能的极端表现是民族自大或自卑,自大会使一个民族固步自封,而自卑会使一个民族聚居与其他民族交往,不愿向其他民族学习。
作者:柏贵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母体文献: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2年10月10日
会议地点:武汉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社科院,中南民族大学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民族认同 文化内涵 地域差异 政策环境 中华民族
在线出版日期:2014年5月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694.25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