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平原一次沙尘和人为混合空气污染过程分析.pdf
本研究利用MODIS、OMI和CALIPSO卫星资料,结合地面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对汾渭平原2018年11月23日-12月6日沙尘和人为混合空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月26日-12月3日为污染最重时段,其中,12月1日为霾最重时段,11月26日夜间和12月2日夜间为沙尘影响最重时段;西安、临汾和洛阳持续达重污染时长分别为66h、42h和37h;污染过程中59%时刻相对湿度超过50%,沙尘期间,相对湿度较小;霾过程中西安以本地积累和西南、东北方向的外来传输作用为主,临汾以本地积累为主,洛阳以东北方向的外来传输作用为主;西安、洛阳沙尘传输方向分别为西南和西北方向,临汾受沙尘传输影响较小.霾天气时,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高值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较低,集中在距地面1.5km高度内污染物最多,低层以污染沙尘为主;沙尘天气时,AOD和AAI值很高,分别可达2.0和4.5以上,集中在边界层内污染物最少,低层以沙漠沙尘为主;霾沙混合天气时集中在边界层内污染物居中,低层以沙漠沙尘和污染沙尘为主.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显示,前一次沙尘来源于新疆,传输距离更远,高度更高,速度更快,后一次沙尘来源于内蒙古西部,在汾渭平原造成污染更重.
作者:高星星 王楠 张黎 王建鹏
作者单位: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4;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4
母体文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会议时间:2021年10月1日
会议地点:天津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X14P53
关键词:空气污染 沙尘天气 气象因子 汾渭平原
在线出版日期:2022年1月20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6.65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