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不同生态系统碳收支监测与评估.pdf
东北地区处于中国最高纬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监测和评估东北不同生态系统碳收支,对阐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动相关系统通量塔,对2017-2020年东北的芦苇湿地、玉米农田、水稻农田典型生态系统的碳通量进行长时间监测,初步分析了碳收支贡献源区的不确定性、插补订正数据的不确定性,计算了生态系统的碳汇量(负排放)以及年际和月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1)各站通量贡献峰值均在观测传感器的15m范围之内,水稻生态系统通量贡献源区内为均一水稻下垫面,玉米和芦苇生态系统的通量贡献源区内均有其他类型的下垫面影响.(2)评估了过去4年通量数据缺失与插补后的数据质量,缺失率变化范围10.11%~61.44%,发现生长季缺失会引起Fco2的低估.(3)量化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生态系统净固定碳量(碳汇量)从高到低排序为盘锦芦苇生态系统(0.47kgCm-2,4年平均)、榆树玉米生态系统(0.413kgCm-2,3年平均)、盘锦水稻生态系统(0.412kgCm-2,4年平均)、锦州玉米生态系统(0.355kgCm-2,4年平均)和富锦水稻生态系统(0.3520.47kgCm-2,4年平均),生态系统碳收支年际差异较大,玉米生态系统的年总吸收量和生态系统的排放量最大.以2020年为例,芦苇生态系统的碳收支量最大月份为6月和7月,其他生态系统为7月和8月.
作者:贾庆宇 周莉 温日红 谢艳兵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辽宁11016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母体文献: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
会议时间:2021年9月26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S43X52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碳收支量 碳通量 东北地区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2.84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