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镍矿区土壤重金属Cu、Ni、Pb、Zn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活性.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逆性,且难以消除和修复.吉林省镍矿开采和冶炼对矿区土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效应与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活性密切相关,为了正确评价吉林省镍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Cu、Ni、Pb、Zn的潜在环境效应,本文采集了吉林省镍矿区11个耕层土壤,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全量,同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了形态分析,采用DTPA提取了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探讨了吉林省镍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和活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吉林省镍矿区土壤重金属Cu、Ni、Pb、Zn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异,但均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可交换态或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Cu、Ni、Pb、Zn的DTPA可提取态含量分别为1.21-8.48、0.03-25.92、0.08-2.66、1.42-4.76mg·kg-1,平均值分别为3.90、8.24、0.53、2.98mg·kg-1;Cu、Ni、Pb、Zn的DTPA可提取率分别为2.41%-14.61%、0.16%-34.53%、0.32%-4.93%、1.60%-5.27%,平均值分别为7.89%、9.56%、1.70%、3.23%,不同采样点土壤重金属的DTPA可提取量和可提取率均有很大差异.对于吉林省镍矿区土壤Cu、Ni、Pb、Zn四种重金属,Ni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最高,Pb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最低;在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重金属全量三个因素中,土壤重金属全量是影响吉林省镍矿区土壤Cu、Ni、Pb、Zn形态分布和DTPA可提取态的主要因素.
作者:贾丽 徐聪珑 张璐 刘建华 尹秀玲 谢忠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12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春130012
母体文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5年10月1日
会议地点:南宁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R77R13
关键词:土壤污染 重金属 环境效应评价 形态分布规律 活性测定 镍矿区
在线出版日期:2016年6月22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952.33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