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稳定剂对砷污染土壤稳定效果及抗酸雨淋溶特征研究.pdf
目的:探索FeS、电石渣和菌渣对砷污染土壤的稳定效果和抗酸雨淋溶能力,为砷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投加质量比为2%的FeS、电石渣和菌渣到砷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分析不同稳定处理砷的浸出毒性、生物有效性和赋存形态,并通过模拟酸雨实验分析稳定处理对砷污染土壤抗酸雨淋溶特征.结果:各处理土壤砷的浸出毒性与生物有效性由大到小顺序均为污染原土>菌渣组>电石渣组>FeS组;FeS对砷的稳定效果最好,其处理土壤砷的浸出浓度按照SNP、TCLP、CE和PBET顺序为0.90、0.68、3.14和0.15mg/L.稳定处理降低了土壤易溶态砷含量,FeS组降幅最大达18.51%,并主要将易溶态砷转化为铁型砷;电石渣组次之,主要转化为钙型砷及部分铁型砷和铝型砷;菌渣组降幅最小仅为9.23%.模拟酸雨淋溶实验表明污染原土砷淋出浓度最高,淋洗至第15d砷淋出浓度仍有7.03mg/L,但呈降低趋势;电石渣组居高不下;菌渣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至平稳,FeS组下降至低水平保持平稳;不同处理土壤淋出液pH值均升高.各处理土壤砷淋失量大小顺序为污染原土>菌渣组>电石渣组>FeS组,污染原土淋失量最大高达25.34%,主要淋失易溶态砷;FeS组和菌渣组主要淋失易溶态砷和铝型砷,但FeS组淋失量最小,仅淋失4.89%;电石渣组土壤渗透性差,滞留大量砷导致淋失量小.结论:FeS对砷稳定效果好,抗酸雨淋溶能强,能有效降低土壤砷的浸出毒性和生物有效性;菌渣和电石渣具有一定稳定作用,适合做辅助药剂增强稳定效果,但需适量添加电石渣,避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
作者:莫小荣 杨斌 李素霞 吴烈善 林俊良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钦州535011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钦州535011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
母体文献:“第九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九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9年11月14日
会议地点:武汉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
关键词:土壤砷污染 稳定剂 抗酸雨淋溶特征 浸出毒性 生物有效性
在线出版日期:2020年8月24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023.91 K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