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夏季一次典型臭氧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pdf基于监测点位O3监测数据,臭氧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及臭氧前体物VOCs数据,对南京一次典型臭氧重污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O3小时峰值浓度达319μg/m3,超过国家臭氧小时二级标准(GB3095-2012)0.60倍,O3日最大8h为285μg/m3,超标0.78倍,此次重污染过程天气背景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近地面风小,紫外辐射强,有利于O3的生成和累积;基于激光雷达的观测表明,高空O3污染呈现残留和累积性特征,重污染日高空残留的O3在午后边界层湍流作用下和近地面新生成O3混合,导致臭氧重污染日的出现;从臭氧前体物VOCs的监测数据显示,此次污染物过程前期VOCs数据较为稳定,VOCs中以烷烃为主,其次为芳香烃、含量最低的为烯烃和炔烃,说明来源较为一致,重污染日当天烯烃和炔烃浓度显著上升,占比明显提高,结合风向变化,表明上风向工业园区的VOCs输入性影响,对O3生成起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丁峰陆晓波朱志锋孙思思
作者单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210013;江苏省空气预警监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3
母体文献:第十三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三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会议时间:2018年12月1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X13P42
关键词:臭氧污染 浓度变化 湍流作用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7月19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23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