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近30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演变.pdf1988~2013年洞庭湖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229种,隶属于4门7纲,其中软体动物门84种,线形动物门1种,寡毛纲28种,昆虫纲105种,蛭纲7种,甲壳纲4种.洞庭湖所存物种主要是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分别占全湖种类的45.9%和36.7%,而寡毛类只占12.2%.2000~2013年底栖动物的平均物种数(49种)明显低于1988~2000年(58种),水生昆虫的种类数下降最为显著.1988~2013年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49ind·m-2,其中寡毛类密度为38ind·m-2,水生昆虫密度为80ind·m-2,软体动物密度为94ind·m-2,分别占总密度的15.1%,32.0%和37.8%.近30年洞庭湖底栖动物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迁,相对较为耐污的种类成为了优势种,如环棱螺(Bellamyasp.)、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sp.)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洞庭湖软体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南洞庭湖,特有物种较多,但大部分处于濒危状态,洞庭湖的双壳类优势种由大型的蚌类演变为小型的河蚬.近30年来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种类数和密度与水体总氮(TN)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ΣTLI)都呈显著负相关,洞庭湖尤其是东洞庭湖的富营养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作者:张屹王丑明石慧华李利强黄代中田琪陈翔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岳阳414000
母体文献: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二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交流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会议时间:2018年12月6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F59X24
关键词:湖泊生态学 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物种结构
在线出版日期:2019年4月18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11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