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6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时空变化.pdf利用102景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和美国航天局NASA数据共享网数据作为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研究数据,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EV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组成以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2.9%;其次是荒漠、森林、农田、冰川积雪、湿地.②森林主要以落叶阔叶灌丛为主,主要分布在实验区,面积占该类林地总面积的44.4%;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实验区,占该类草地面积的55.0%,分布在外围保护地带的占36.0%,分布在核心区的最少.③近16年来主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5年自然保护区整体变化趋势是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及冰川积雪面积减少,农田、湿地、荒漠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增加;2005-2010年,森林、农田、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冰川积雪面积净减少,草地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2010-2016年,草地、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森林、湿地、人工生态系统和冰川积雪面积是净增加.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年EVI总体上呈现片状分布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EVI高值即植被覆盖指数高区域主要分布自然保护区的东南区域,西北区域EVI值普遍较低,年植被覆盖度变化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程慧波 李晓红 陆荫 齐欣宇 颜长珍 杨青 张强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
母体文献:第十三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第十三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会议时间:2018年12月1日
会议地点:深圳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语种:chi
分类号:X17S76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 土地覆被 时空变化
在线出版日期:2021年7月19日
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博文
- 文件大小:
- 1.77 MB
- 下载次数:
- 60
-
高速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