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窄版
首页
BBS
标准
参考文献
新能源行业
登录
注册
新资汇
»
首页
›
标准
›
团体标准
›
T_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卫生和社会工作]
T_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11
0
1
黄金阳光
发表于 2024-9-30 00: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标准编号:T/CI087—2022
中文标题: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英文标题:MinimallyInvasiveTechniqueofChineseMeridian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民经济分类:Q841医院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4日
实施日期:2022年10月24日
起草人:白广阔、庄煌辉、涂智勇、吴志红、彭慧英、杨朝霞、吴怡、叶莉、孙高、范家伟、陈琨、丁周生
起草单位:鹰潭市余江区中医院、画桥镇中心卫生院、春涛镇卫生院、北京白广阔中医医学研究院、刘垦卫生院、黄庄乡卫生院、平定乡卫生院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医经络微创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治疗方法、禁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药领域教学、临床、科学研究、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主要技术内容:.基本操作方法4.1定位4.1.1由轻到重触诊病变部位,确定痛点的部位及层次,用指甲压痕或紫药水笔标记。4.1.2根据姿态评估结果,在筋膜链选取治疗点,用指甲压痕或紫药水笔标记。4.2消毒用碘伏作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4.3进针术者带无菌橡皮手套,左手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点刺进入皮肤,穿过皮肤时针下有种空虚感,是进入脂肪层的感觉,再缓慢刺入出现第二个抵抗感时,针尖达到筋膜表面,再用力点刺即突破筋膜进入肌肉,穿越肌肉,到达骨表面。4.4松解根据治疗需要,用针刀在骨缘进行点刺、切割、剥离。如在筋膜层减张可用针刀在筋膜表面散在点刺3~5针;作条索状粘连松解可沿纵轴方向连续进行线性切割或横轴间断斜刺。或用圆利针做肌肉斜刺治疗。4.5出针完成治疗操作后,拔出针刀的同时,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术者拇指端垂直按压1~2分钟,用无菌敷料或无菌纱布封闭针孔48小时。在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常见疾病的中医经络微创技术治疗方法5.1项痹病(局部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混合型、食管受压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5.1.1患者病理诊断5.1.1.1局部型项痹病患者有急性损伤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头多向一侧偏歪或反复落枕,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头颈限制在一定位置,颈部两侧压痛明显。5.1.1.2神经根型项痹病神经根型表现为颈肩疼痛,枕部及后颈部酸痛,向上肢放射,疼痛轻者为胀痛,重者如针刺刀割,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颈肌紧张,有明显压痛点,牵臂及压头试验阳性。5.1.1.3脊髓型项痹病脊髓型多发于40-60岁,自觉颈部无不适,但上肢动作笨拙,手部细小动作失灵,步态不稳,可出现病理反射。5.1.1.4椎动脉型项痹病椎动脉型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头颅眩晕引起眩晕发作,甚或猝倒,但在猝倒后因颈部的位置改变可马上清醒。5.1.1.5交感神经型项痹病交感神经型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部疼痛,心动过速或缓慢,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5.1.1.6食管受压型项痹病食管受压型为颈椎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X线片示椎体前侧有增生突出物,钡餐透视可见食道狭窄或梗阻。5.1.1.7混合型项痹病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现者,称为混合型。X线检查可观察到颈椎生理曲度过大或变直,甚至反张畸形,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韧带钙化等。临床上每个患者的X线片常具备上述变化的一项或多项,但其变化与证情不成正比,故诊断时须以症状为主。借助MRI、CT检查可定性诊断。5.1.2治则治法柔肌舒筋,祛瘀通络,宣痹止痛。针刀松解增生、肥厚、变性、粘连的软组织。5.1.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患者俯卧位,头前屈曲30°定点。(1)颈2棘突旁开3厘米。手法:向棘突方向倾斜进针,在横突末端上、下边缘处松解3~5下,出针,松开部分横突表面的深筋膜。(2)颈2棘突直线向上0.5厘米。手法: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直刺进皮后,和皮肤呈30°角向上斜刺直到枕骨骨面,在骨面纵行点刺,到45°时调转刀口线90°切3~5下,出针。(3)颈2棘突直线向上1.5厘米左右各旁开2厘米。手法:朝枕骨骨面30°倾斜刺入到骨面后向下走到45°时调转刀口线90°切3~5下,出针。(4)出针后用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2分钟,封闭针孔。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1.4特别提示1.针刀在颈部剥离松解治疗时,必须熟悉解剖位置,不可刺入过深,切忌损伤椎动脉和脊髓。2.逐层进针,小心缓慢剥离。5.2项痹病(肩胛提肌劳损)5.2.1患者病理诊断患者长期低头,有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肩胛提肌在颈2至颈3横突的起点或肩胛骨止点处疼痛,肩胛提肌紧张,以上部位可有压痛点。尤以肩胛骨内上角压痛显著。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颈、肩胛骨X线片可排除骨性异常。5.2.2治则治法理筋减张,解痉止痛。对肩胛提肌起止点采取减少张力为主,分离粘连为辅的针刀微创松解术。5.2.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患者俯卧位,棘突(正中线)旁开1.5~2.5厘米,上下距离2厘米,快速直刺进皮,向上、中、下各刺一针,以达到彻底放松消除各筋膜层之间的压力,不要求达到骨面。(2)若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定点:肩胛骨角向外下方2个厘米,肩胛骨内侧缘向外2个厘米;肩胛骨上缘向内下方2个厘米向对侧骨缘连线,交汇点即为施术部位。(3)患者侧卧位,在上位的下肢屈膝屈髋,在下位的下肢伸直平放在治疗台上,患侧上肢在上,另一上肢抱在胸前,医者站立患者面侧,左手食指勾住肩胛骨角,右手持针,针体和骨面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点刺朝骨内侧缘运针,在骨缘处点刺切3~5次后回到原点,然后朝角上点刺运针,在角缘做扇形切割,以松为度;切完回到原点,再朝上缘刺一下(深度不超过2个厘米),出针。(4)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2分钟。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术毕,医生一手压住患侧肩部,一手压于患侧枕部,牵拉肩胛提肌1~2次。5.2.4特别提示1.针刺范围不能过大。在肩胛骨内上角进针时,肩胛骨缘较表浅,应紧贴骨面延长,不能过深,防止超过肋间误入胸腔。2.操作要轻柔,同时注意患者感觉。5.3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5.3.1患者病理诊断本病患者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多数病例慢性发病,个别病例有外伤史。主要症状为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疼痛或为钝痛或刀割样痛,昼轻夜重,难以成眠,病人不能卧于患侧,穿衣梳头时疼痛加重。检查时局部压痛点在肩峰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亦常见局部广泛性压痛而无局限性压痛点。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常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此病可在进行数月至2年左右,在不同程度上终止。5.3.2治则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对肩关节周围痛点进行减张止痛,对局部形成的条索、结节样结缔组织增生粘连进行松解。5.3.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患者取仰卧位。用针刀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滑囊、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分别作切开剥离或纵行疏通剥离,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压痛点,可以在该压痛点上作适当的针刀松解。2.定点:肩胛骨角向外下方2个厘米,肩胛骨内侧缘向外2个厘米;肩胛骨上缘向内下方2个厘米各取一点向对侧骨缘连线,交汇点即为施术部位。3.患者侧卧位,在上位的下肢屈膝屈髋,在下位的下肢伸直平放在治疗台上,患侧上肢在上,另一上肢抱在胸前,医者站立患者面侧,左手食指勾住肩胛骨角,右手持针,针体和骨面垂直进针到达骨面后,点刺朝骨内侧缘运针,在骨缘处点刺切3~5次后回到原点,然后朝角上点刺运针,在角缘做扇形切割,以松为度;切完回到原点,再朝上缘刺一下(深度不超过2个厘米),出针。4.出针后无菌敷料按压针孔1~2分钟。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3.4特别提示1.在喙突处治疗时,要摸准喙突尖,指切进针,避免损伤神经血管。2.针刺范围不能过大。在肩胛骨内上角进针刀时,肩胛骨缘较表浅,应紧贴骨面延长,不能过深,防止超过肋间误入胸腔。5.4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5.4.1患者病理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主要症状是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椎下段棘突旁和棘突间有深压痛,并沿患者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多为单侧下肢痛,仅少数中央型或椎间盘突出较大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腰痛的特点是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使之加重,卧床后减轻;病程较长者,下肢可有麻木、冷感、肌力减弱症状;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或失控,男子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5.4.2治则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针刀松解第2、3腰椎横突尖部的高应力筋膜,使第2、3腰椎横突末端力学平衡得到恢复。5.4.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定点:患者俯卧位,腋中线和肋弓最下缘的交接点定点。此点基本平行于L1、2的棘突间隙,找到此定点,从此点各旁开4~6厘米为L2横突。从此点向下大约3个厘米找L2、3的棘突间隙,旁开4~6厘米即为L3横突。2.操作:左手拇指按住棘突间隙的定点,右手持针针尖放在定的点上,快速进皮,然后朝着拇指指腹下倾斜进针,达到横突骨面,从骨面上轻轻提插点刺着向外走针,直到横突尖部,把附着在横突尖部的韧性组织彻底铲除干净。治疗目的:L3是腰部的中心,也是整个人体的应力中心,彻底松解L2、3横突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可以调整腰部的力平衡的同时又调整了整个人体的力平衡。3.出针后以无菌敷料压迫针孔1~2分钟。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4.4特别提示操作时刀口不能离开横突骨面,防过深误伤腹腔脏器。5.5腰痛病(腰椎管狭窄)5.5.1患者病理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从而引起马尾及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特征性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有小腿痛,无力和麻木,休息后缓解。腰腿痛为慢性反复过程,腰痛在下腰部及骶部,腿痛常累及两侧,可左右交替出现,咳嗽时不加重症状,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临床检查常可发现感觉变化以L5S1神经支配区为主,足趾背伸无力,深肌腱反射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在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体检常为阴性,使主诉和体检不一致,易误为“夸大主诉”。腰部后伸受限并引起小腿疼痛,是本病的一个重要体征。X线片检查,正位片显示小关节突肥大,椎间隙狭窄;侧位片显示椎体后缘有骨刺形成,椎间关节肥大,椎弓根短,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或见椎体滑脱、腰骶角增大等改变。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量化标准。脊髓造影可显示出典型的“蜂腰状”缺损,根袖受压及节段性狭窄等影像。5.5.2治则治法理筋减张,活络止痛。5.5.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定位:患者俯卧位,双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基本平于L3、4的棘突间隙。找到L3、4棘突间隙后定点,继续向两旁旁开4厘米即是L4横突;L5横突定点是L4向下2厘米,中间线旁开3厘米;继续向下2厘米,中间线旁开2.5厘米左右是S1;继续向下2厘米,中间线旁开2厘米是S2。2.操作:(1)左手拇指按住棘突间隙不动,右手持针,针尖放在定点上快速加压用力,针体快速直刺进皮,缓慢刺入寻找L4横突骨面,找到骨面后轻轻提插点刺走向横突尖部,把L4横突尖部的韧性组织切除干净,然后回到骨面,朝横突骨面上方滑下去,穿透横突间肌到腰大肌上,把腰大肌点刺松解。直刺到L5横突骨面上,点刺向外行走到尖部,把L5横突尖部的髂腰韧带切除干净;S1、2操作是上中下三个方向点刺,患侧三向刺完之后再向外点刺切割松解,直到把骶髂结合窝里的骶髂后韧带的韧性感切除干净,健侧轻轻点刺即可。3.出针后以无菌敷料压迫针孔1~2分钟。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6腰痛病(梨状肌综合征)5.6.1患者病理诊断由于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向下聚集成为腱膜样腱,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主要是协同其他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受骶从神经支配。梨状肌的体表投影,为髂后上肌至尾骨间做一连线,此线中点再向股骨大粗隆顶点作一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缘。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大多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但有时发生解剖变异者则由梨状肌内穿过,梨状肌损伤在临床腰腿痛的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为常见损伤之一。5.6.1.1治则治法理筋减张,活络止痛。5.6.2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定点:患者侧卧位,患肢朝上,尽最大程度的屈膝屈髋患肢,另一下肢伸直平放在操作床上,医者站立在患者面侧,医者用大腿根部用力抵住患者膝关节,已防患者因治疗疼痛而伸屈。找到患肢的大转子,然后向内找到患肢的坐骨结节后连线线段的中点定点。从定点处向内上方找到髂后下棘为一直线,这一直线平均3厘米找深部压痛点定为一点,共定4-5个深部压痛点。然后在臀小肌和臀中肌交接的区域找深部压痛点2-3个。2.操作:把针放在定点处快速进皮,缓慢逐层到达骨面上。所有的点上全部用针定好,注意:坐骨结节和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到髂后下棘的5针中第4针容易在坐骨大孔里面,当针体的深度差不多的时候还没到骨面的话就需要调整角度向下或向上探索,达到骨面为止。全部定好位置后开始行针切割松懈,由下而上来,手法为纵向上下点刺,幅度不要提插过高。上下点刺完直接出针,当到第3针的时候上下点刺完后还要左右点刺,直到患者出现下肢放电感的时候出针,全部切割松懈完毕后让患者尽快俯卧位,用力按压所有的针眼10分钟以上。3.出针后以无菌敷料用力压迫所有针孔十分钟以上。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7腰痛病(腰部劳损)5.7.1患者病理诊断腰部劳损系指腰部积累型的肌肉、筋膜、韧带、骨与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引起腰部劳损的原因很多,有腰部急性损伤病史或某些能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的职业特点。主诉腰痛,疼痛多为隐痛,时轻时重,经常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适当活动或变动体位时减轻,弯腰工作困难,若勉强弯腰则腰痛加剧,常喜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少数患者有臀部和大腿后上部胀痛。兼有风寒湿邪者,疼痛多与气候变化有关,重着乏力,喜温畏冷,腰痛如折,转侧活动不利。检查时脊柱外观一般正常,俯仰活动多无障碍、压痛点常在骶棘肌处、髂骨肌后部或骶骨后面腰背肌至点处。,亦有压痛点在棘突上或棘突间。病情严重时疼痛加重,活动稍有受限。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检查有时可见腰骶椎先天畸形改变,如曲度变直,左右侧弯或腰椎骶化、隐性脊柱裂及见有骨质增生。5.7.2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活血导滞。5.7.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定位:双侧髂嵴最高点。患者俯卧位,摸到髂嵴高点骨面平行向下1-2厘米。2.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骨面,从骨面上点刺向上落空后左右铲切几下,出针。3.出针后以无菌敷料压迫针孔1~2分钟。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5.8膝痛(骨质增生性骨性关节炎)5.8.1患者病理诊断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关节疾病,临床以膝关节多见。初期有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早晨起床时关节有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之为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五至十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关节肿大变形明显,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病程较长的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腿软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严重患者可有关节畸形。膝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或可触及硬结、条索。临床常见压痛点在:股骨内、外髁,胫骨内、外髁,腓骨小头,髌骨四周,胫骨结节,部分患者股四头肌,特别是股内侧肌轻度萎缩;也有部分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受限,或不能伸直膝关节,或不能屈曲膝关节;大部分患者行走跛行。5.8.2治则治法舒筋通络,减张止痛。5.8.3操作步骤选择用0.8x80mm的小针刀为此部位常用治疗工具。1.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和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为指导,采用针刺整体松解术进行治疗,打破疾病的病理构架,从而恢复膝关节的动态与力学平衡。膝关节经络微创治疗首先排除颈胸部、腰臀部的筋膜挛缩紧张而形成的腿部膝关节代偿后劳损引起的疼痛。所以治疗首选腰臀部的阳性反应点,然后再在局部针刺治疗。2.第1次针刺松解膝关节前侧病变点:患者取仰卧位,腋窝下垫枕垫使膝关节屈曲60°,双足平放在手术床上,主要松解髌上囊、髌下脂肪垫、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内外侧髌骨韧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内外侧缘的粘连瘢痕。3.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4.第2次针刺松解膝关节内、外侧病变点:患者取仰卧位,腘窝下垫枕垫使膝关节屈曲60°,双足平放在手术床上,主要松解腓侧副韧带起止点、胫侧副韧带起止点、鹅足囊的粘连瘢痕。5.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6.出针后以无菌敷料压迫所有针孔2分钟以上。施术周围拔火罐3~5分钟。
关键词: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T/CI,医院,经络,微创,中医
T_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pdf
2024-9-30 00:20 上传
T_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pdf
文件大小:
503.25 KB
下载次数:
60
附件售价:
1
下载券
[赞助会员免费下载]
本地下载
立即购买
中医
,
经络
【温馨提示】 您好!以下是下载说明,请您仔细阅读: 1、推荐使用360安全浏览器访问本站,选择您所需的PDF文档,点击页面下方“本地下载”按钮。 2、耐心等待两秒钟,系统将自动开始下载,本站文件均为高速下载。 3、下载完成后,请查看您浏览器的下载文件夹,找到对应的PDF文件。 4、使用PDF阅读器打开文档,开始阅读学习。 5、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请联系QQ客服。 本站提供的所有PDF文档、软件、资料等均为网友上传或网络收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回复
举报
相关帖子
•
DB44_T 2218.6-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 外部评审
•
DB44_T 2218.7-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 改编与更新
•
DB44_T 2218.8-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 报告规范
•
DB44_T 2259-2020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指南
•
DB44_T 2327-202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
DB44_T 2328-2021 慢性肾脏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DB45_T 2512-2022 腰椎间盘突出症六经辩证手法经络推拿治疗技术规范
•
DB45_T 2590-2022 产后妇女脊柱劳损中医康复治疗技术规范
•
DB45_T 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
DB5117_T 71-2023 中医体质辨识管理与服务规范
•
DB62_T 2965-2019 中医按摩戒毒康复技术规范
•
第届智慧生态城市国际学术研讨大会智慧中医论坛心理专题总结
•
第届智慧生态城市国际学术研讨大会智慧中医论坛养生运动专题总结
•
关于国学、法律、科学对中医的影响
•
互联网 现代中医传播
•
基于噪声样本渐近修正的中医舌色分类方法
•
论信息生命科学整合传统文化的自然科学基础--以中医、气功、武术等的整合为例
•
生态文明与中医复兴
•
探索经络物质基础的总结和展望
•
中医网中医诊治智能化辅助系统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推荐下载
DB41_T 2619-2024 水利工程输水管道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范
DB3305_T 300-2024 农村管道燃气工程建设 与运维规范
DB3201_T 1185-2024 燃气用聚乙烯管道定期检验技术规范
T_CRHA 048-2024 院前急救患者转运途中管道固定规范
T_CSCP T_CSCP0004-2024 轨道交通动态杂散电流对埋地钢质管道腐蚀干扰评价方法
T_GDIOT 007-2024 半潜运输装备压排载管道超声检测技术规范
T_HEBQA 001-2024 油气管道工程设备质量飞行检查工作规范
T_ZJASE 025-2024 《压力管道磁致伸缩超声导波B扫成像检测》
T_CSGPC 030-2024 排水管道检测评估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T_CSTM 01124-2024 油气管道工程用工厂预制袖管三通
T_CSCP 0003-2024 钢质管道非破坏极限承载能力检测评价方法
T_CITS 0111-2024 油气管道测试方法 全尺寸四点弯曲试验法
T_ZAWS 001-2024 加氢站用高压氢气管道安装及检测规范
T_CI 289-2024 再生水管道分布式光学监测 传感光缆铺设技术规程
T_ZAWS 003-2024 城镇燃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能源电力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电动储能
电力行业
电网
化工
压力容器
管道
特种设备
化学分析
试剂
建筑工程
钢结构
设计规范
施工
检测
地质勘探
机械
无损检测
阀门
起重机
数控
焊接
电子信息
电子
电路
半导体
集成电路
信息技术
手机访问
联系QQ客服
2022-2024
新资汇 - 参考资料分享下载网站
关灯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